杨逾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4-04  [来源]:    [浏览次数]:

杨逾,男,汉族,1973年10月生,甘肃张掖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辽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阜新市首届“阜新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金沙2004路线js5教学名师、中国煤炭学会矿山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矿山采动损害与生态修复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成员、辽宁矿山开采损害技术鉴定中心委员。现任辽宁省高等学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沙2004路线js5新疆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矿山开采致灾机理及防控、采动煤岩体长期稳定性、采煤沉陷及其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多年来致力于采煤沉陷区调查、鉴定及矿区地质灾害机理分析及防治方案制定等工作,为推动矿山防灾减灾及矿区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辽宁省博士及博士后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等项目15项;主持或承担企业或政府委托科研项目80余项;主持辽宁省教育厅教研项目、质量工程项目4项;参与国家重大项目、863项目、自然基金项目5项;完成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共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余名。

.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部煤矿井下智能化分选及就地充填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18YFC060470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应力状态下煤柱松弛时效性研究”(5177416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应力状态下条带煤柱的延时特性研究”(51274111);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垮落带注充控制覆岩移动机理研究”(50804020);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回水作用下尾矿坝失稳机理研究”(50974070);

[6]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973项目子项目“远距离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时空协同机制及技术”;

[7]辽宁省博士后集聚工程项目“基于蠕变理论的煤矸石置换开采留设煤柱的长期稳定性研究”(2011921019);

[8]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项目“井下留设煤柱的流变特性研究”(LJZS002);

[9]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充填开采采空区碎矸体的压实力学特性研究”(LS2010074);

[10]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资助项目“地下矿产开采地质环境致灾机理及协同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2018-2022);

[11]神东煤炭“锦界煤矿3-1煤层深部区顶板水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水技术研究”(2022-2023);

[12]华能扎赉诺尔煤业公司“灵露煤矿两带高度实测及顶板水危险性评价”(2021-2022);

[13]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区基础调查与关键技术研究(2018);

[14]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七台河市新兴区成品油库项目区物探项目”(2018);

[15]陕西榆林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302盘区开采影响评价及论证”(2017);

[16]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村庄建筑物下采煤可行性研究”(2016);

[17]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西马煤矿北二采区扩大区域村庄下压煤开采可行性研究”(2015);

[18]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林盛煤矿重新核准保护煤柱边界可行性论证”(2020);

[19]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林盛煤矿西风井煤柱开采方案设计”(2020);

[20]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红阳二矿三下开采研究”(2020);

[21]三峡新能源“辽宁省葫芦岛岳家屯风电场挡土墙坍塌事件原因分析(2020);

[22]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红阳三矿采沉区周边村庄房屋受损鉴定”(2019-2023);

[23]岫岩满族自治县菱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岫岩县菱镁矿山剥离量检测及周边生态监测与覆盖度反演服务项目”(2019)。

.代表性研究成果获奖

[1]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筑物压煤开采覆岩采动演化规律及留设煤柱延时特性研究与应用”(2020);

[2]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绿色矿山建设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2020);

[3]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建筑物压煤开采留设煤柱延时特性研究与应用”(2020);

[4]第九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2013);

[5]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矸石置换开采技术体系及采动覆岩控制研究”(2012J-2-56-02);

[6]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煤矿覆岩离层充填控制地表沉陷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2008J-3-89-02);

[7]辽宁省自然科学奖(论文类)一等奖“Study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face thick-hard top cover rock under the pressure of overlying rock”(2010-LNL0176);

[8]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近距离煤层柱式联合开采技术研究”(2012);

[9]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综采工作面架后充填碎矸体力学特性及控顶机理研究”(2012);

[10]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煤矸石置换开采技术体系及覆岩移动控制研究”(2011);

[11]阜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综采工作面架后充填碎矸体力学特性及控顶机理研究”(2013-2-29-1);

[12]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地面远距引爆井下非电起爆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12010-1-12-2)。

.主持的重要教学改革项目

[1]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土木工程类应用转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2017年);

[2]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科技园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年);

[3]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项目产学研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

[4]“岩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2014)、“采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2015)、“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毕业方向相关性分析”(2015)等三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

四.现学术任职情况:

[1]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

[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矿山采动损害与生态修复委员会委员;

[3]第四届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

[4]《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会常务理事;

[5]辽宁矿山开采损害技术鉴定中心委员;

[6]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成员。